![](http://a.nync.com/.jpg!40)
![](http://static.nync.com/main/images/cungg/cq26-min.png)
梓山镇人民政府 昨天
春季天气变化反复,直接影响人体的免疫功能,导致人体抗病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大量繁殖,体质不佳时病菌、病毒等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是肠道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肠道传染病是由多种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常见的有诺如病毒、细菌性痢疾、甲型病毒性肝炎、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这些疾病有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的特点,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容易造成某种肠道传染病的流行。 春季容易流行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病因。诺如病毒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多发生在学校等人群聚集的单位,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诺如病毒抗体没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尤其是没有长期免疫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潜伏期多在24~48小时,最短12小时,最长72小时。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成人患者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为稀水便或水样便,无黏液脓血。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继发感染者,有些感染者仅表现出呕吐症状。此外,也可见头痛、寒战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2手足口病 以手、足皮肤疱疹和口腔粘膜溃疡为主的传染病。潜伏期平均4天,临床主要表现为口腔炎(口腔粘膜出现红色溃疡性疱疹),该病主要通过接触污染的手、毛巾、手帕、茶杯、玩具、床上用品等感染,感染对象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尤其3岁以下儿童为重点关注对象。早期发现,早期隔离是控制本病疫情扩散最有效措施,患病儿童应离园居家隔离。 3细菌性痢疾 这是天气转暖时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病、多发病,大多是进食不洁食品后感染痢疾杆菌所致。病菌随病人或带菌者粪便排出,易感者通过污染的手、生活接触、被污染食物或水源,或借苍蝇等方式传播。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下坠感,可伴随恶心、呕吐、口干、浑身无力等表现。 4甲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他们从粪便中排除的大量病毒会污染水源、食物及周围环境,正常人群一旦接触这些污染物,就可能导致发病。潜伏期大约为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多数病人起病时类似感冒或胃病,有发热、怕冷、疲乏无力、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厌油等现象。一般患者几日后会退烧,但尿色渐深,出现眼黄、皮肤黄染,肝区疼痛等,此时肝功异常,肝脾肿大。 5食物中毒 春季来临,气温逐渐回升,细菌易繁殖。人如果吃进了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均可发病。潜伏期短,一般为数小时至2天,最短为1小时。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低热或高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水样便、粘液便、脓血便或血水样便),严重者可引起脱水、血压下降、酸中毒,甚至休克。病情的轻重与摄入的数量以及人体防御功能等因素有关,故同餐人群可集体发病。 春季肠道传染病的预防 肠道传染病的病原体都是通过污染的食物、饮用水、手等进入肠道而引发疾病的,并能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是典型的“病从口入”或者说吃出来的疾病。那如何预防它呢? 预防肠道传染病,要牢记“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 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吃熟食,生熟食品要分开,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尤其是海水产品,无牌餐饮不光顾,腐烂食品不要吃。 喝开水,生水未煮不要喝;出现腹泻、发烧等症状要及时就诊。 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不要与其共用餐饮用具。 注意保暖。应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不可减得太多太快。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另外,要保持正常的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此外,春天郊游踏春机会多,不要擅自采摘蘑菇和野菜,避免真菌类食物引起中毒。 春耕备耕好时节,于都最繁忙的景象在这里……